言下之意--像我這樣一個經辦27


在職場,我們時常會遇到那種「一開口就讓人討厭」的人;之討厭,時常讓我歎為觀止。於是我時常揣摩「他們究竟是如何說出討人討厭到這種程度的話?」。

別以為我在開玩笑。我是認真的。我時常問自己「我說得出這種話嗎?」,答案是否定的;於是我進一步問自己「說出這種話的秘訣是什麼?」、「為什麼這些話可以這麼討人厭?」。經過多年的揣摩,我有了一些心得。

第一種叫做「無禮的斥責」。這裡的無禮不是什麼三字經,而是用一種讓聽者很不舒服的方式,比如說「質疑式」的斥責。比如說與廠商開會。在廠商並沒有惡意違約、也沒有不小心出什麼大包的前提之下,開口就指責對方「我覺得你們這樣做非常不恰當」、「你這樣做有想過我們要怎麼辦嗎」之類的。你早上喝的拿鐵不加鮮奶加汽油嗎?

第二種叫「矛盾」。用很不禮貌的口吻說出「可以請你先處理一下這份文件嗎」這種字面上聽起來很禮貌地請求。用禮貌的語言包裝自己不禮貌的心態。

第三種叫做「鄙夷」。比如說,某件公事出了問題,必須討論時,理論上應該是先問「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發生」?「事發之前的哪些處理有問題」?「我們接下來應該如何應變」、「我們未來應該要如何避免?」。有些人不是如此,而是冷冷地說「你自己覺得你這樣做沒有問題嗎?」,言下之意彷彿就是「你這個白癡自己去想想你有多白癡;不過看你這麼白痴,諒你也想不出來」。這種言語除了傷人之外,對於事情的解決沒有任何的幫助。

第四種叫做「誤用強勢」。

客觀的事實是:在講究效率的職場上,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溫良恭儉讓。忙著應付各種事情的主管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對部屬一一解釋下命令的理由;就好像,戰場上,將軍不可能對於有疑問的士兵一一解釋命令的下達原因。也因此「強勢」並不是一種錯誤。

問題在於「誤用強勢」。

「有沒有本事強勢」?比如說,有一種人,一面用開明態度要大家開會討論的同時,又完全不聽他人的意見,用堅決地口吻說「不對!這件事情應該是這樣處理」。如果他說的很對,讓大家很服氣,那當然沒問題;問題是他說出的是讓人啞然失笑的理由;之糟糕,到了一種讓人覺得「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解釋」、一種「未足與議也」的嘆息。然後過不了五分鐘,當他發現自己說錯了之後,又要若無其事地自圓其說。難道他沒有發現:他的強勢語言雖然傳達出「我很行」、「你要聽我的」的言下之意,但是也讓自己變成了一種可笑又可悲的人?

「強勢」不是錯誤,但是要謹慎使用。比如說,在狀況緊急、沒時間多做討論的時候使用;比如說,在你百分之一百確定自己確實比對方了解全貌的時候。事實是,我所遇過的優秀長官中,幾乎每一個都習慣先問「你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基於甚麼原因?」。

這樣說的好處可多了。

第一,長官讓經辦覺得「受尊重」;

第二,長官讓經辦覺得「這個長官是個開明的、願意傾聽的人」;

第三,經辦畢竟是第一線的阿兵哥;一個懂得傾聽阿兵哥的長官在判斷事情的時候,多了一個「經辦視野」,就能蒐集到更多的資訊。

第四,如果經辦的想法終究還是錯誤的時候,長官可以對症下藥、向經辦說明「錯在哪裡」,讓經辦有成長的可能,讓強將手下的弱兵也能有成長的機會。

第五,如果經辦說出了長官之前沒注意到的關鍵資訊或考量,長官可以順勢稱讚經辦,皆大歡喜;如果長官一開口就是「你錯了」,但是經辦卻又說出了一些長官無法反駁的資訊或考量時,下不了台階的可是長官。

言歸正傳。「說話討人厭」的方式有太多種了。因為資質有限的關係,即便經歷了十多年的職場生活,目前我只整理出四種「無禮的斥責」、「矛盾」、「鄙夷」、「誤用強勢」這四種。這四種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或者,如果我們正面積極一點,「說出讓人討厭/喜歡的話」的核心技巧是什麼呢?


點我看《像我這樣一個經辦》全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兩個事實:第一,說話,有「說話者表面的意思」,還有「說話者的言下之意」,更有「他人可能會如何解讀」。

例如,阿宅如我約正妹吃飯,正妹說「不好意思,最近比較忙」;正妹表面的意思是「抱歉,我沒空」,正妹的言下之意是「謝謝你,你是好人,所以我沒有用嚴峻的話去拒絕你的邀請;不過我們不適合」。當然,受了傷的阿宅如我可能會惱羞成怒、過度解讀成「馬你的跩個屁?」;那也不無可能。

第二個事實:「難以察覺的內在動機」

之所以說一句話,有「說話者的表面的動機」,有「說話者的背後的動機」,也可能有「說話者自己都不清楚的內在動機/情感」。

比如說,當我在臉書上秀三歲女兒看房地產廣告傳單的照片,旁邊寫著「女兒啊!你看這種廣告把拔壓力太大了啦!」的時候,表面上的動機是「分享女兒的照片」,背後的動機是「身為一個爸爸,在炫耀自認為很可愛的女兒照片」,並且賣弄一下自己的文案下標能力;而那個我自己都沒發現的潛在動機/情感,可能是「對於自己沒有能力給女兒買舒服的房子感到一點點自責」。

在認知到這兩個事實之後,才能進一步談「如何避免說出討人厭的話」。


第一,大原則是:試著當一個「真誠」、「溫暖」但「婉轉」的人。

因為真誠,所以不會出現「表面上很禮貌,實際上鄙夷」的矛盾問題;當一個很溫暖的人、多體諒他人,或者至少在否定、動怒之前聆聽他人,就不會動不動「心口如一地斥責對方」,也不會在不自覺間傳達出「我最行」、「你一定要聽我的」的言下之意。

溫暖的人,心中比較容易有正面的情緒。如果心中有正面情緒,比如說「感激」~~這種時候,雖然熱情的表達感激固然沒有不好,如果你採取婉轉的方式表達,對方也不至於全然感受不到。

相對的,如果心中有負面情緒,比如說「憤怒」~~因為「婉轉」,所以能夠「講話保留三分餘地」,不會讓怒氣直接傷人,畢竟「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從這點來看,整體而言,「婉轉」畢竟是利大於弊的。

所以,要「真誠」、「溫暖」而且「婉轉」。

具體的方法,是「留心言下之意」。在說話的時候,常常琢磨自己的「言下之意」,並且試著「揣摩他人的可能解讀」。

舉個實例:「智慧」當然比「聰明」重要。當我們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如果我們說「有些人累積智慧、有些人累積聰明」~~這樣說,好像在批評「有些人」,並且凸顯「我自己就很清楚地意識到累積智慧才是重要的事情」

如果換個說法~~「每個人都在累積自己;有時候累積智慧,有時候累積聰明」。這樣說,背後的邏輯則是「每個人都有累積智慧與聰明的時候,只是比重未必一樣」。聽起來就順耳多了。

客觀而言,揣摩這些「言下之意」其實是很燒腦的事情。正面看待它的人會說「很有挑戰性」、「對人際關係的提升很有幫助」;否定它的人會說「做人幹嘛這麼累?」、「想太多!」。終極而言,每個人都有權力選擇變成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這是勉強不來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憂鬱的演化》讀書心得(下)

「讓人說個沒完沒了」的秘訣--像我這樣一個經辦067

《憂鬱的演化》讀書心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