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困難的事,從樹狀圖開始解決--像我這樣一個經辦23
之一
二十多年前,有本全球熱銷的企管書《第五項修練》,書中提到了「系統基模」這種東西。聽起來很像很專業,白話的說明就是「問題背後通常都有問題」。比如說~~「想要解決C問題?原來,A導致B,B導致C,而且D與E兩種因素分別會強化/弱化B」。然後把這一連串的影響畫出來,就能夠清楚看見問題所在。而,常見的圖形大概就是那幾種;能夠熟悉那幾種常見的「基礎模式」,就容易看見「問題背後的問題」。
那時候我覺得~~哇!原來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我一下子看到「問題背後的背後問題的背後」!真屌!
之二
大概是十多年前,有一本《餐巾紙的背後》,作者舉出好幾個實例證明:如果把問題「畫」出來,就能夠輕易想出多數人想不到的答案,並且進一步在書上教讀者「畫畫找答案的基本原則」。
那時候我開始覺得~~哇!原來畫畫這麼好用!
之三
大概是三年前,有一陣子我很密集地聽網路廣播節目《深音》。
有一次,聽酥餅與張國城教授在談「間諜」時,張教授說「間諜取得資料的方法有幾種,一種是『打進去』,一種是『拉出來』,一種是『破譯』,比如說破解敵國的電報密碼......」。
還有一次,聽張教授在談「太陽花運動的檢討反思」的時候,張教授說「第一,有哪些事情該做,但沒做,或做得不夠好?第二,有哪些事情不該做,但是做了,以後應該要避免?第三,有哪些事情做得很對,下次應該要繼續?......」。
聽到這些「第一/第二/第三」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感想是「綱舉目張的思考,而且很周延;真是專業的評論」,第二個感想是「仔細一想,這些大綱其實並非什麼『一般人不可能想到』的大綱,為什麼我卻想不到?」。
多聽幾次節目之後,我有一種深刻的感受:「思考」確實是有方法的。學會那些方法之後,我們不會因此變成專家,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在消極面,至少我們不會傻傻的受騙;在積極面,我們可以分析一些我們過去不知道如何分析的問題,甚至進而想到一些過去我們想不到的事情。
於是我對於「如何思考」這件事情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有沒有一種「心法」、「方法原則」之類的東西,可以讓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能夠綱舉目張有條理?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書局裡面一堆「如何思考」的書,就是證明。雖然我自己時常動不動就寫千字廢文,但我過去的那些閱讀經驗,讓我偏好那種能夠直覺理解的「用圖像幫助思考」的方法。
看的那一堆「如何圖像思考」書之中,目前就屬這本書最讓我推薦。理由:
第一、簡單扼要
「圖像思考」的好處有哪些?簡單扼要地說出來,讓讀者知道「學了有什麼好處」就好了。可是多數的書在「好處是什麼」這個議題上就花了一堆篇幅細細解說,讓我讀得失去耐心~~我知道那麼多、那麼細幹嘛?對我而言,我在乎的是「有哪些有用的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為什麼有用」,而不是「原則背後的理論」啊!
第二、還是簡單扼要
這本書用很薄的篇幅介紹了五種圖,並且簡單扼要地說明這五種圖「分別最適合運用在哪些情形」。
第三、超級簡單扼要
最棒的是,在我的主觀感受中,這本書用很簡單扼要的敘述,就說出了多數書中花了很多篇幅卻未必能夠說清楚的「思考的心法」。
比如說:書中強調,圖形思考術由「找出實例」、「進行比較」、「畫成圖形,導出答案」這三個步驟所組成;並且強調在前兩個步驟要「擴散性思考」,在第三個步驟則是「聚斂性思考」。印象中,我讀的其他書本並沒有凸顯出這個重要的原則。可是,作者用很短的篇幅,就說清楚了「這樣做的好處」,以及「執行這些步驟時要注意的原則」。
書中還點出了一個問題:一開始練習圖解思考的時候,因為不熟練,可能會覺得「直接用大腦想就好了,幹嘛畫圖?那麼麻煩!」。
我自己確實也有類似的經驗。那是一種「割雞焉用牛刀」的疑惑。但是,不管是書中的建議、或是我自己的實際體驗,都證明:所謂「庖丁解牛」,平凡人如你我拿慣了牛刀之後,雖然沒有庖丁的出神入化,但若說要割雞屠狗,自然輕鬆愜意。
好書介紹的好方法,值得一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