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說個沒完沒了」的秘訣--像我這樣一個經辦067
人與人之間,「交淺言深」是一種風險。經過這些年來不科學的實驗證明,我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就是:如果有機會聊天,只要你基本上不討厭我這個人,你就會對我說出比你預期中更多的心理話。比如說,那些你平常不輕易對他人說的理想抱負或是擔心憂鬱之類的,你就是會自然而然地說出口,一不小心就和我「交淺言深」了起來。
我想了一陣子,歸納出一些原因。
第一,我很擅長真心稱讚。人人都喜歡被稱讚,但不是人人都願意開口稱讚他人、更不是人人都願意揣摩「怎樣稱讚他人最恰當」。比如說,要說「這件衣服你穿起來好漂亮」,而不只是「這件衣服好漂亮」;要說「當你的員工真幸福」,而不只是「你真是一個好老闆」;對於「反應不快」的人,可以稱讚他的勤勉;對於「在某些觀念上很頑固」的人,可以稱讚「在另外一些待人處事上很有原則」。我完全沒有說謊,我只是選擇對方最值得稱讚的地方稱讚;因為恰如其分,所以可以真心、不矯情。
第二,我好奇心很強。在一個普通的社交場合中,從彼此的閒談寒暄中,我會很快地抓出「你喜歡什麼」、「你最近專注於什麼」、「你擅長什麼」之類的關鍵主題,然後又因為好奇心驅使,我會往下追問「這些東西好玩在哪裡」、「你是如何精通那種事情的」之類的問題。
幾乎沒有人能夠拒絕這樣子的社交對話。每個人都會忍不住滔滔不絕地往下說。更重要的是:我真的是出於好奇,所以我的發問絕對真心;而且在你說一個段落之後,我還會往下追問相關問題、想知道對方相關的見解或方法之類的。而且我的發問很精準,我會問出一些關鍵問題,讓對方忍不住再度滔滔不絕。也就是說,我只需要「聽」、「找」、「問」,就可以讓對方滔滔不絕。
第三,我的傾聽很真誠。當我傾聽的時候,我是真的在聽。我會認真聽你的言語、還會認真思考(有時候連你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弦外之音,讓你覺得「對吼,我自己也沒想過這個問題」。
第四,我很會同理。如果我們討論的是某件困擾你的事情。聊天的過程中,在我們討論「解決方法」之前,我一定不會去否認你的情緒,而且會進而同理你的情緒,「天哪!你一定很難過」、「你承擔這些事情真的不容易,辛苦你了」之類的。你會先感覺到自己在情緒上被支持,然後才會聽到我在方法上分享的建議。
第五,我有時候還真能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這得感謝我書架上的那些書。而且我在提出建議的時後,我不會忽略了對方的主體性(我只是「分享看法」,別以為自己能夠「要他怎麼做」);我會努力壓低自己的心理姿態,避免讓對方誤以為我心裡存的是「我就是比你懂,讓我來教你」的那種高高在上。
這些說來平凡、看似簡單的技巧,其實是我二十多年來,閱讀與練習的結果。
我讀卡內基的書學習稱讚與聆聽的原則、讀心理諮商的書學習覺察自我與同理他人的原則;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練習真的「可以給我帶來怎樣的好處」,單純就只是覺得「書上說的這些很有道理」,所以就刻意地在日常生活裡按照原則去磨練技巧。最後在不知不覺中,我獲得了這種「讓人說個沒完沒了」的技能。
我不覺得今天的我已經好棒棒,但是今天的我好喜歡這樣的自己~~一個肯定自己,而且也知道自己還可以變得更棒的我。
說到底,那個收穫最大的人,始終都是我自己。
我想了一陣子,歸納出一些原因。
第一,我很擅長真心稱讚。人人都喜歡被稱讚,但不是人人都願意開口稱讚他人、更不是人人都願意揣摩「怎樣稱讚他人最恰當」。比如說,要說「這件衣服你穿起來好漂亮」,而不只是「這件衣服好漂亮」;要說「當你的員工真幸福」,而不只是「你真是一個好老闆」;對於「反應不快」的人,可以稱讚他的勤勉;對於「在某些觀念上很頑固」的人,可以稱讚「在另外一些待人處事上很有原則」。我完全沒有說謊,我只是選擇對方最值得稱讚的地方稱讚;因為恰如其分,所以可以真心、不矯情。
第二,我好奇心很強。在一個普通的社交場合中,從彼此的閒談寒暄中,我會很快地抓出「你喜歡什麼」、「你最近專注於什麼」、「你擅長什麼」之類的關鍵主題,然後又因為好奇心驅使,我會往下追問「這些東西好玩在哪裡」、「你是如何精通那種事情的」之類的問題。
幾乎沒有人能夠拒絕這樣子的社交對話。每個人都會忍不住滔滔不絕地往下說。更重要的是:我真的是出於好奇,所以我的發問絕對真心;而且在你說一個段落之後,我還會往下追問相關問題、想知道對方相關的見解或方法之類的。而且我的發問很精準,我會問出一些關鍵問題,讓對方忍不住再度滔滔不絕。也就是說,我只需要「聽」、「找」、「問」,就可以讓對方滔滔不絕。
第三,我的傾聽很真誠。當我傾聽的時候,我是真的在聽。我會認真聽你的言語、還會認真思考(有時候連你自己都沒有察覺到的)弦外之音,讓你覺得「對吼,我自己也沒想過這個問題」。
第四,我很會同理。如果我們討論的是某件困擾你的事情。聊天的過程中,在我們討論「解決方法」之前,我一定不會去否認你的情緒,而且會進而同理你的情緒,「天哪!你一定很難過」、「你承擔這些事情真的不容易,辛苦你了」之類的。你會先感覺到自己在情緒上被支持,然後才會聽到我在方法上分享的建議。
第五,我有時候還真能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議;這得感謝我書架上的那些書。而且我在提出建議的時後,我不會忽略了對方的主體性(我只是「分享看法」,別以為自己能夠「要他怎麼做」);我會努力壓低自己的心理姿態,避免讓對方誤以為我心裡存的是「我就是比你懂,讓我來教你」的那種高高在上。
這些說來平凡、看似簡單的技巧,其實是我二十多年來,閱讀與練習的結果。
我讀卡內基的書學習稱讚與聆聽的原則、讀心理諮商的書學習覺察自我與同理他人的原則;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練習真的「可以給我帶來怎樣的好處」,單純就只是覺得「書上說的這些很有道理」,所以就刻意地在日常生活裡按照原則去磨練技巧。最後在不知不覺中,我獲得了這種「讓人說個沒完沒了」的技能。
我不覺得今天的我已經好棒棒,但是今天的我好喜歡這樣的自己~~一個肯定自己,而且也知道自己還可以變得更棒的我。
說到底,那個收穫最大的人,始終都是我自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