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二二八」閱讀雜感~假文青的責任
1950年代蔣政權下的中國很亂,人所周知。歷史總是由強者定義,所以亂世裡面的梟雄成了殺人魔的時候,後人時常把它合理化,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實。
但在此同時,另一個事實是:1946年11月30日,上海因為警務當局嚴格取締攤販造成騷亂,直接參加此次動亂的人保守估計五萬人,同情、關懷這次動亂的人至少三百萬人。簡言之,同樣的年代,同樣的蔣政權架構下,同樣的動亂,同樣的有諸多遠因近因,上海民變不但沒有擴大,並且平安收場(p454)。
但是台灣並沒有這種幸運。歷史不容成灰。強者固然可以動用強勢的資源粉飾歷史,但是任何一個有良心的人,不容歷史被扭曲。還原歷史,不只是為了釐清過去的歷史供現在的人們作為借鏡與決策參考,更是還給那些無辜死難受苦的人們一點最卑微的公道。
***
會想要看這本書,在我而言,其實是理所當然的。
二十年前我就讀過<<愛憎二二八>>。當時沒有寫讀書心得的習慣,老實說內容是什麼全都忘記了,只記得當時讀了很震撼,覺得「啊幹原來台灣歷史和課本說的完全不一樣」。然後就是一直到去年讀了<<被出賣的台灣>>之後,柯喬治這個曾經擔任美國駐台北副領事的美國人的角度去理解了當時的歷史,才發現更多不堪的歷史;同時,也對於「一個正常的國家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比如說一個美國人應該如何維護美國的利益~~開始有了一點點的思考。這當然很重要,因為,這件事情的另外一層意義就是「台灣應該要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
<<被出賣的台灣>>讀到一半的時候,我就抓狂了。這樣的暴行、又這樣地扭曲歷史至今、傷害被害者及其家屬至今,是完全無法讓人接受的。但是許多網友說<<被出賣的台灣>>太沈重,實在讀不完。於是我就想說,好,那我就用更白話的方式,把書中的重點寫成更白話、更容易消化的書摘,並且補充上一點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心得、或是上網獨到的補充資料。
於是,為了要「補充資料」,會想要讀這本書也就理所當然了。本來把<<重構二二八>>當成《被出賣的台灣》的補充延伸閱讀,讀了之後才發現這本才是視野更宏觀、架構更完整、史料更豐富、考證更詳實的「主」,《被出賣的台灣》只是輔。於是乎之前寫了約一萬字的《被出賣的台灣》讀後書摘心得雜記,得要重新調整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觸是很深很深的。
第一個是關於作者的感觸。我在想,那些很厲害的作家、學者,是用怎樣的心情,在創作的同時一邊看著這麼多讓人痛心疾首的新聞,一邊用怎樣的意志力集中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
另一個關於所有人的感觸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我們必須承認,學術是「金字塔」的。只有極少數的學者能夠深入歷史、整理歷史、還原歷史;只有那些喜歡讀書的真假文青才可能讀完歷史學家的心血;只有那些能夠以流暢白話文講道理說故事的人才能夠把這些歷史說得讓普羅大眾都能聽懂;只有當每一個你我都盡力分享宣講這樣的文章,才能有更多的人「原來問題在這裡」。
雖然能力不同、方式不同,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責任讓讓多的人看見歷史、看見問題,然後問題才可能被解決、傷痕才可能被撫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