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直覺與情緒
這兩天翻閱《第二次機器時代》,裡面有一段文字很有趣,大意是這樣子的:大家都聽過摩爾定律「每十八個月,電腦的速度就會快一倍」,大家也都知道複利的厲害,可是奇怪了,電腦發展了幾十年,這樣不斷地複利下來,照理來說摩爾定律早就應該要撞到物理的極限了--CPU裡面的電路板什麼的可以越做越小、越做越精密,可是難道可以小到比分子還小嗎?總有個物理極限才對嘛!
可是,並沒有。因為科學家很聰明。比如說「整塊電路板擠滿了零件,零件無法再更小了」的時候,那就「蓋第二層電路板」。又比如說,電腦處理資料的速度已經快過一條光纖電纜在單位時間內所能傳輸的速度了,怎麼辦?那就「開發不同波長的傳輸方式,讓一條光纖電纜同時運用不同的波長傳送不同的資訊」。
人類就是用這樣的巧思,用所謂的理性思維,一點一滴地累積文明。
事實是,先不用講到那種尖端的資訊科技去。在一般人來說其實也是如此。
在戶外。如果天下雨,地就會濕。如果沒有濕濕的?那就是有特殊的原因。這個叫因果關係(也叫做廢話),認真想就很有機會找到原因。
要辦一場很盛大的婚禮?想起來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只要肯拿出紙筆,把問題一點一點地拆解,然後一層一層地往下思考、規劃,就可以有有條不紊地完成夢想婚禮。
人的一生當中,命運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命運有它不可捉摸、難以掌握的部分,這沒得說。人類的奇妙之處在於,除去命運之外的部分,明明還有很多部分,是依照理性邏輯就可以推論得出的結果;理性思考當然有其極限,但問題是,多數的你我,在做決策的時候,依賴的不是理性思考,而是所謂的直覺或情緒。
這其實不太能怪人類。人類演化了這麼幾萬年;幾萬年來都是靠著情緒(比如說「杯弓蛇影」)的情緒來躲避危險;人類擁有所謂的文明、「抽象思考的能力比直覺本能更重要」的時日其實不長,不過也就幾千年。所以你我都不習慣在思考的時候「先窮盡理性的思考,然後在理性遇到極限的時候改依直覺或情緒做決策」。
我們以為我們依賴的是理性思考,但其實並不是;更慘的是我們還要說些「理性思考也是有其侷限」的幹話~~明明都還沒開始善用理性思考,就邏輯跳躍、思考跳針地說「理性思考有其侷限」。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嗎?
就好像明明「天下雨,地上就會濕」,可是我們就會騙自己說「想也沒用,說不定在地板濕搭搭害人滑倒之前,雨水就被放晴的太陽給曬乾了」之類的。~~因為我們懶得/不敢面對「地板太滑一不小心就會摔死人」的事實。
放著辦公室糟糕的人事不處理,事情就只會惡化。一年兩年五年不處理,它就會一年兩年五年地繼續惡化,最後終至於不可收拾的地步。可是歷任主管只想要用過客的心態處理事情,賭「事情不會在我任內爆發」、只想要用息事寧人的方法「要大家不要計較太多」,所以讓事情繼續一路往下爛。那麼,終有一天整個辦公室的工作士氣爛到無可救藥,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留言
張貼留言